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與社區經營

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與社區經營

(一)、 專家看法
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與社區經營


專訪\楊梅鎮秀才里徐里長麗貞
採訪撰稿\惠國顧問李金梅、莊惠宇

   
「資源回收形象改造,其實就是讓社區民眾及從事回收者本身,都能夠以更正面、積極的角度看待資源回收,因而讓這項有意義的工作能更順利的推動。」楊梅鎮秀才里徐里長麗貞女士在受訪時,開宗明義的道出了她對資源回收形象改造的認識。

在國內談到社區營造、資源回收及環保工作的推動,楊梅秀才里經常都是被提到的楷模。以今年為例,該里除了獲選成為全國百大環保模範社區外,也被選為全國的低碳示範社區。在回顧秀才里的資源回收工作,徐麗貞里長以她親切卻又自信的聲音,娓娓道出他們的經驗。

徐里長表示,早期民眾談到資源回收,總是與髒亂等劃上等號,這樣負面的印象讓人不易親近資源回收工作,社區資源回收的推動也因而事倍功半。然而,在政府及社區不斷地宣導下,資源回收已經從製造髒亂的負面形象,轉變為惜福、愛地球的正面意義,社區民眾不但會配合清洗資源物品及垃圾分類外,也更主動地參與社區的資源回收工作,這大概也是資源回收形象改造的開始吧。

以往秀才里的資源回收,是在大量動員家戶及志工下,將所有資源回收物品分類蒐集,經過清理後,轉售給回收商。而出售物品的所得,也分別用於社區綠化、志工誤餐、低收入戶照顧及公益活動等。此種模式雖可為社區工作提供部分經費,但經費的管理及大量人力投入,卻也形成沈重的負擔。

在檢討以前的經驗後,近年來秀才里的資源回收方式有所改變。經家戶及志工蒐集而來的資源物品,先就志工能夠運用的物品保留後(如廢課桌椅),其他如廢紙、廢保特瓶等,則交由社區內的拾荒者逕行販賣。如此,社區的志工可以用有限人力,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物品,而低收入的拾荒者,也可因此而直接受惠。

談到這些社區內的拾荒者,幾乎多是缺乏照顧的低收入老人,想起他們辛苦撿拾回收物的單薄身影,徐里長語調中充滿了不捨。為了要照顧這些弱勢者,當獲知政府開始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善工作時,秀才里辦公處立即將轄內的拾荒人士列冊向鎮公所報備,由政府補助他們反光衣帽及推車,並為他們辦理意外保險,這樣拾荒老人在做資源回收時不但更安全有效率,發生意外時也多了層保障。

除了對拾荒者的照顧外,秀才里在經費許可的範圍內,也持續改善本身的資源回收設施,希望社區居民能更認同資源回收的重要。在里辦公處旁,徐里長特別設立了一個展示中心,將社區利用回收物創作的藝術品,一一呈現在來訪者的面前,而這裡也成為社區環境教育的最好示範點。此外,今年該里在建置低碳示範社區時,也計畫利用相關經費,將堆置廢桌椅的貯存點予以大力改善。

「資源回收形象改造除了照顧弱小外,其實也是社區營造的一部分,所以我們會試著整合更多的資源,包括回收業者。」徐里長進一步解釋,秀才里轄區內剛好有一回收業者,利用廢塑膠、廢電線等物品,製成組合式的園藝花盆。為此,該里也結合業者,將里內回收的廢塑膠等免費提供業者使用,而業者也以極低的優惠價格,提供秀才里組合花盆,用來做為社區綠美化等用途,如此達到社區與業者雙嬴的局面。

歸納秀才里的成功經驗,徐里長表示:「資源回收是我們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的表現,我們不但要做,更要以正確的態度看待這個挑戰,唯有人心改變了,世界才會真正改變!」
          
二)、 回收成果
    資源回收形象大改造 乾淨市容好幫手
好像好久沒聽到「酒矸倘賣嘸」的吆喝聲,也不常在街頭巷尾看到個體拾荒者,似乎這些印像已留存在台灣舊時代的記憶裡,而這都要歸功於環保署的「資源回收改造計畫」。根據環保署統計,自94年起每年皆提撥經費,透過計畫實施,結合社區、團體及企業,著手進行資源回收形象改造。藉由個體業者的整編納冊及輔導、器具提供、並以安全考量規劃回收作業路線之外,且提供相關福利措施資訊,期以達到形象改造實質效益。

依下列各圖表顯示,可明顯看出形象改造計畫之成效呈逐年緩步成長。94年計畫開始時,僅有2,872位拾荒受個體戶接受輔導,而在去(99)年已有10,193人完成輔導,截至今年8月底納冊輔導人數已達10,115人,可見政策的宣導執行已逐漸被接受。在社區及公益團體回收點的設置方面,亦自執行初期的2,247處,在99年達到6,609處,至今年8月底回收點設置已達6,459處,由此可預估回收設置點已逐漸融入社區,為里民所接受。企業的協助在本計畫亦扮演重要角色,藉由物資捐贈及善款提供,使弱勢的拾荒者的生財器具有效改善,此舉亦使其企業公益形象得以建立,99年獲得超過320萬元的捐助,實施成效頗佳。
各項輔導項目執行成效如下表所列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